編輯點評:智慧校園服務平臺
滁州學院的校園官方移動app,在這里實現了學校(院系)通知、校內新聞、校歷、私信交流、組織架構(通訊錄)和用戶基本資料的展示,然而還實現了精品化的校園應用,學生查課表、查成績、一卡通余額的查詢等,應有盡有,需要的快點擊下載使用吧!!
軟件亮點
精品應用--隨時隨地,即點即用
通知回執--收集統計更方便
校內聊天--超便捷溝通方式
軟件功能
1、快速反饋會議通知消息,可以在通知消息下面選擇相應的參會選擇并點擊提交信息;
2、在線和同學老師聊天,支持進入消息聊天中心在群聊中聊天或和同學私聊;
3、進入校園問答中心提問,能選擇校園問答服務并進入查看其中的問題并挑選問題回答;
4、發布失物招領信息,選擇進入失物招領中心后就能將自己撿到的物品信息編輯并發布;
5、向學習領導或部門發送郵箱信件,使用學校的郵箱可以將自己的個人意見和建議發送;
6、查詢辦公電話,進入辦公電話服務專區并在里面查詢到學習的各種辦公電話資料;
軟件特色
1、設置了豐富的應用工具,我的應用欄目中設置了課表、校園新聞以及校歷和校內生活多個應用;
2、擁有不同的應用形狀圖標,每一種應用都有自己專屬的形狀圖標,表達不一樣的內容;
3、方便快捷的通知消息統計方式,里面設置了能回復反饋的消息通知功能并支持快捷回復;
4、提供超便捷的溝通方式,平臺還設置了溝通交流中心并支持創建或加入群聊在線溝通交流;
5、支持個性化設置的應用,不僅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各種應用服務,同時還支持自由設計排序;
6、多功能聊天信息界面,里面支持發送或接送語音包、文字、@需要提醒的人或發送表情等;
學校簡介
滁州學院位于皖東江淮之間,學校所在地滁州市,素有“金陵鎖鑰、江淮保障”之稱,與江蘇省南京市山水相連,山清水秀,文化底蘊濃厚,北宋歐陽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記》;朱元璋從這里開始創建了大明王朝;清代吳敬梓創作了開諷刺小說之先河的皇皇巨著《儒林外史》;下轄的鳳陽縣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
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0年的滁州師范學校。歷經滁縣師范學校、安徽師范大學滁縣教學點(分校)辦學階段;1980年更名為滁州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5月升格為滁州學院,2019年獲批安徽省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學校。學校是安徽省首批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學校,確立建設“雙一流”國內一流學科兩所應用型高校之一。201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學校現有會峰、瑯琊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8.9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46.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3.18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32.3萬冊,電子圖書154.1萬種。設有15個二級學院,62個本科專業,其中工科類專業32個,管理類專業7個,形成了以工、管為主,工、管、文、理、經、教、農、藝八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現有教職工130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06人、副高級職稱267人,博士344人(含在讀100人)、碩士79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567人。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思變尚新、務實求真”的精神,大力弘揚“愛國榮校、尊學敬道”的優良校風,深入踐行“修德、求是、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探索一條“由師范專科向多科性應用型本科轉變”的發展之路。學校是“全國文明校園”“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全國高校節能管理先進院校”,全省首批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創建單位、“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先行高校、線上教學示范高校、“雙基”建設示范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首批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節水型單位、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示范單位等。
黨建和思政工作呈現新氣象。堅持立德樹人中心環節,加強黨委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忠誠履行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強化實踐育人,注重文化育人,落實關愛育人,推進網絡育人,校園文化氛圍濃郁,文明創建工作取得實效。榮獲安徽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安徽省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涌現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感動中國候選人物”“全國鄉村道德模范”“安徽好人”“安徽省輔導員年度人物”等先進典型。2015、2016、2017、2018年學校領導班子在安徽省委黨建和發展綜合考核中連續獲得“優秀”等次。
學科專業建設取得新成效。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通過新建、調整和改造,優化專業布局,培植應用型專業生長點,打造學科專業特色。學科專業轉型被教育部評估中心推介為轉型發展典型案例。物聯網工程、地理信息科學、食品質量與安全3個專業成功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測繪工程等14個專業被確定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有省級特色(品牌)專業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2個,擁有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數位居省內同類高校前列。擁有省級產業創新團隊1個、滁州市“221”“113”產業創新團隊8個,省部級科研平臺13個,市級科研平臺15個。地理學獲批安徽省“雙一流”建設國內一流學科(B類),入選安徽省高等學校Ⅲ類高峰學科。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5項。1名教師入選“2014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
人才培養質量有了新提高。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深入落實“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理念,探索“轉型為基、實踐為要、雙創為核”人才培養模式,深化“五位一體”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一線貫穿、三點發力”的創新創業教育特色。《中國教育報》頭版顯著位置報道了學校第二次轉型探索發展之路。“地方應用型高校‘三個課堂一體,三個平臺聯動’實踐育人模式的構建與探索”“轉型·融合·提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實踐探索”榮獲安徽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管理學》課程獲批國家首批線下一流課程,學校獲批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50項。建有實驗室和實訓中心20個,其中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8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大學生創客實驗室8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296個,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12個。自2016年以來,學校獲批省級以上質量工程項目406項,其中省級教學成果獎26項(特等獎2項、一等獎5項);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462項;在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類比賽中,獲國家級獎項257項、省級獎項3849項;在六屆“互聯網+”大賽中,獲國家級銅獎3項,省級獎項104項,學校排名2016-2020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第26名。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安徽省A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蔚園蜂巢”眾創空間獲得省級備案。《人民日報》官微發布2015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薪酬百強榜,我校位列全國高校第92位。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近三屆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總體較好,各項調查結果均高于全國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學校榮獲安徽省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師資隊伍建設得到新提升。大力引進和培育高層次人才,推進“博士化”工程,不斷改善師資隊伍結構,有效支撐學科建設。實施“雙百”“雙證”“青藍”計劃,提升教師“雙能”素質。獲批省高校領軍人才團隊、省委組織部省人才辦Ⅱ、Ⅲ類引才平臺各1個。現有“雙能型”教師51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省優秀教師8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國土資源部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1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皖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第五批“特支計劃”人才2人,省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省級教學名師20人,另有柔性引進三類以上人才10余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分別獲2019年、2020年度省級考核優秀等次。學校高質量完成全國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金寨縣農村宅基地調查和利用技術服務項目”,得到了國土資源部的充分肯定,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彰顯。
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邁上新臺階。深化與滁州市人民政府深度合作、融合發展,滁州市人民政府與學校簽訂支持滁州學院創建滁州大學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成功申報教育部應急管理學院,與多個縣(市、區)簽訂合作協議。同時,學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康佳集團、全柴集團等大中型企業建立實質性合作關系,切實有效的服務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2014年以來,新增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367項。獲批國家專利544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115項,7項發明專利實現技術轉讓。學校入選2017、2018、2019、2020年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榜。“實景地理環境關鍵技術與應用”榮獲第一屆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大賽二等獎。科技到賬經費持續大幅遞增,2020年達到5838萬元,總量和增幅均位列安徽省同類高校前列。近三年科技到賬經費累計達到1.4億元。
開放辦學取得新進展。積極響應“一帶一路”號召,與美國、英國、韓國、德國、馬來西亞等國家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與臺灣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方面的深度合作,牽頭安徽高校與臺灣高校成功舉辦六屆“皖臺物聯網研討會”,成為皖臺教育交流合作品牌。加強與國內知名應用型高校交流,與省內應用型聯盟高校共享資源。與企業共建校企合作班,發揮企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應有的作用,二級學院校企合作班實現全覆蓋。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全面加強黨委對學校工作的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學校第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和“12348”發展思路,突出內涵發展,深化綜合改革,推進質量提升,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
大學文化
【關于校名】“滁州學院”四字系郭沫若先生書法字體。郭沫若曾于1964年為滁州學院前身“滁縣師范學校”題寫過校名,“滁”“學”二字均源自其中;“州”“院”二字均選自郭沫若的其他書法手跡。
【釋義】滁州學院校徽以“滁”、“U”(University的縮寫)和“1950”為基本元素。篆字“滁”為核心,呈現了滁州學院建設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辦學目標。旗幟的形制,代表著滁州學院團結進取、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盾牌的形制,承載了滁州學院人知難而進、敢為人先的奮斗精神。獎杯的形制,抒發了滁州學院人崇高的集體榮譽感和不斷創新的卓越情懷。結構精密的芯片形制,象征著滁州學院科技與人文并舉的時代風范。校名“滁州學院”采用郭沫若的字體,突顯了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1950”字樣標志了滁州學院人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奮斗歷程。中英文有機融合的方式,體現了滁州學院國際化辦學的豪邁姿態。呈現開放形態,展示著滁州學院人海納百川的胸懷。漢字“滁”中的山、水、人的元素,描繪了滁州學院依山傍水的美麗校園,闡述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
滁州學院校訓
校訓:修德 求是 博學 篤行
【釋義】
“修德”,即做人之本,應努力提高道德修養,養成良好的言行習慣。
“求是”,即勇于追求真理,探索規律。
“博學”,即廣泛地學習各類知識。
“篤行”,即強調重視實踐,實現知行統一。
滁州學院精神
滁州學院精神:思變尚新 務實求真
【釋義】
思變尚新:思變就是力求改變現狀,是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自我更新觀念;尚新就是一種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獨具一格的開拓創新精神。
務實求真:務實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做實事、求實效,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求真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努力探索,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
“思變尚新務實求真”是滁州學院數代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生動寫照,是凝聚并激勵全體師生腳踏實地、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奮發圖強的精神旗幟。
校風
校風:愛國榮校 尊學敬道
【釋義】
愛國榮校: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滁州學院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操,是推動滁州學院人志存高遠、擔當濟世的巨大力量。榮校就是熱愛學校,不計一己之得失,勇于為校爭光,這是凝聚人心的思想基礎和情感源泉。
尊學敬道:就是尊重知識、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尊重科學、尊重規律、尊重創造。既要謙遜有禮,虛心好學,尊敬師長,又要重視自己品德和意志的磨練,提高自己的修養。
“愛國榮校尊學敬道”濃縮著滁州學院人對國家和學校深沉的摯愛,寄寓著滁州學院人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執著。
教風
教風:博學善導 敬業愛生
【釋義】
博學善導:“博學”就是廣泛涉獵各種書籍,提高專業水平,掌握教學技藝;既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又要有廣博的知識視野。“善導”就是要因材施教,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疏導學生的困惑,對學生循循善誘。
敬業愛生:“敬業”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真心真意的投入,長期保持對工作的熱情,工作踏實勤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愛生”就是真誠地、發自內心地關愛自己的學生。教師只有以“愛”為出發點,才能對學生竭盡所能傾盡所有,做到誨人不倦,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
“博學善導敬業愛生”是教師文化素質和人格修養的綜合體現和簡要概括。
學風
學風:勤學善思 知行合一
【釋義】
勤學善思:“勤學”就是勤奮刻苦,孜孜以求,對真理和知識充滿強烈的渴望,養成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善思”取自《論語》中孔子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充分說明了學貴精思之理,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中國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曾在滁州講學)提出的認識論和道德修養學說,也是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知”是指科學知識,“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行合一”,指在知與行的關系上,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
“勤學善思知行合一”,要求學生勤于求學、善于思考、注重實踐、強調應用,是求知問學的最好原則和方法,符合學校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