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點評:一款能讓游客們更能清楚的了解到賀蘭山巖畫信息的軟件
賀蘭山巖畫推出APP了,賀蘭山巖畫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也是全國研學旅游基地,是中國游牧民族的藝術畫廊 。在賀蘭山白芨溝等地,還發現了成片彩繪巖畫,彩繪巖畫的發現,為賀蘭山巖畫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形式。
特點介紹:
1、實時語音導游功能,你想要了解的景點信息都能為你講解,讓你一邊聽故事一邊看風景。
2、還有專業的手繪地圖給你提供,結合軟件上的游玩路線推薦,讓你能最快的領略到景點的風景。
3、還可以為用戶提供景點附近的交通路線,讓想要坐車的游客能最快的找到坐車的位置。
文化特征
在溝口內外山體上的巖畫,多集中在距離溝谷山根以上約10米的范圍內,并呈片狀分布。
最高處的巖畫不超過50米,其上則很少有巖畫發現;溝口內的巖畫,縱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圍內,數量以溝口為多,越深入溝谷,兩側山體上的巖畫越稀少。
在山前洪積扇荒漠草原上的巖畫,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多磨刻在可以移動的獨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
從溝口到洪積扇,巖畫的空間布局明顯地呈現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狀分布特征。
在岳飛的《滿江紅》中,就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詞句。
年代說法
賀蘭山巖畫的年代,目前學術界尚未有一致的看法,分歧很大。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舊石器時代晚期說法
賀蘭山巖畫
賀蘭山巖畫
一、巖畫刻制年代上限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周興華認為“少量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大部分屬于中石器、新石器時代,少量延續到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也有若干作品出自秦漢以后,近至宋元、西夏”。艾天恩認為“巖畫大致是在一萬五千年到六千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產生的”。
新石器時代晚期說法
二、巖畫刻制年代上限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或產生于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鐘祝輝、李樹儼認為“賀蘭山巖畫深受仰韶彩陶文化的影響,是仰韶文化特異化的產物”,認為“賀蘭山史前巖畫深受仰韶—馬家窯—齊家史前文化的影響,其制作年代相當于仰韶—龍山考古文化年代,即距今6000—4000年”。 高文寧認為“賀蘭山人面像巖畫的最早創作年代應確定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四五千年”,“賀蘭山動物巖畫的刻制……大約距今5000—4000年前”。 劉貽清認為賀蘭山巖畫“至少不遲于青銅、鐵器時代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五千年以上,較晚的延至明清或更近于今”。
早期鐵器時代說法
三、巖畫刻制年代的上限“在商周—春秋戰國時期,即青銅文化—早期鐵器時代”。
上述三種意見,各有所據。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但多數學者傾向于賀蘭山巖畫產生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說法。近年在賀蘭口巖畫分布區內發現的具有齊家文化特征的為數不少的石器和陶片,為賀蘭山巖畫的制作年代確定在距今5000—4500年提供了新的證據。相信隨著賀蘭口巖畫景區考古發掘工作的開展及研究工作的深入,賀蘭山巖畫的年代問題將會得到更為科學的、令人信服的結論。
相關演出
《賀蘭祭》
大型體驗式實景演出《賀蘭祭》是由賀蘭山巖畫景區全新推出的一部以賀蘭山·賀蘭山巖畫祭祀遺址區為表演地,以賀蘭山獨有的祭祀文化和原始的古老禮儀為創作源泉,深入挖掘賀蘭山的古老民間傳說、神話,并通過動態演繹進行實景再現,與游客互動體驗,著重還原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狩獵場景、祈福祭祀場景等,將賀蘭山最原始的祭祀禮儀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藝術體驗盛宴。
《賀蘭祭》全長30分鐘,以賀蘭山山體為背景,賀蘭山祭祀區為舞臺,山神廟、祭壇、圖騰柱為舞美元素。演出分為“狩獵”、“生命”、“祭祀”三幕場景,以人與自然融合、與自然抗爭、對未來的向往為主線,通過近40名專業演員的表演,藝術再現了史前遠古先民依賴自然的同時又對自然深深敬畏的情感,以及不屈不饒、堅強勇敢敢于與困難斗爭的精神。
熱門評論
最新評論